(插图不针对任何作品)
经常有朋友会问我,T哥,为啥某某番我觉得不怎么好看呀,人气好像也不高,查了一下销量也不好,为什么可以接二连三出续作,有的甚至都出到第三作第四作了。
这里我想说,抛开主观认为“好不好看”的因素,如果你查了它的销量都不好,但依然可以出续作,那还是有它其中的深刻原因的,这和日本动漫产业的环境有关,也和日本动画的盈利方式有关。
动画背后的牵扯的利益非常多
这要从日本动画制作的“制作委员会”制度说起,日本绝大多数的动画片不是由一家公司承担,而是由承担了这部动画制作的相关企业一起联合成的投资集团,“制作委员会”来共同承担,例如,动画的具体制作,由动画制作公司负责,动画的播出,由电视台负责,动画的影像化由音像公司负责,动画的配音,由影响公司负责,动画的音乐由音乐公司负责,而动画的作品原作,可能是小说、漫画的出版社,而相关的游戏产品可能由游戏公司负责,这些公司全有机会参与到动画项目的投资中来,并且分别获得和自己涉及的领域有关的利益;
这样,每一家公司不仅可以占有自家的擅长领域,还能仅出资较少的部分就成为一个项目的“股东”,降低了动画项目投资的风险。
这种“制作委员会”制度,据说是在1995年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成功之后才广为流行,沿用至今,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,也是促使日本动画、动漫产业急速发展的一大杀手锏,降低了风险后,明确了不同参与的企业利益后,大大增加了大家投资动画项目的热情,也让动画项目越来越多,最终把电视动画商业化做到了一个高峰,做到了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高度,才有了如今日本电视动画的产业成熟度;而一部动画作品成功后,其背后获益的公司真的是整个链条的获益,刚才提到的,参与制作的公司企业都有可能大大获利;
这样,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,就是“我们认为动画不成功,但某些环节可能盆满钵满”,那它,就有继续被投资的价值。随便举个例子,例如《高达创战》系列,很多人吐槽就是一个低幼的系列,不好看,没有高达系列的味道,但却可以一连二连三连的不断出续作,很显然,负责模型玩具的厂商万代在这部作品中靠“模型玩具”受益了,自然愿意不断出钱制作续作,它可能成为整个制作委员会的主导,只要这个系列能为它带来利益,哪怕动画片本身卖得暴死,口碑差,它一样,可以出续作。
动画盈利点未必是动画本身
动画的盈利点未必是动画本身,这一个观点其实和上一段的最后提到的例子是相同的,这里做一些补充,一部作品动画化,它可能是带动了原作的销量,从而带来了别的方面的收益,例如某部异世界转生作品,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的评价都是,“一般般”,但因为动画播出后,它原作小说销量提升了3倍,原作小说改编的漫画销量提升了5倍以上,一下子成为大热作品,可以说,因为动画带动了原作的销量,这可能是大部分轻小说或者漫画改编动画的主要盈利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先说制作委员会制度的原因了,为什么漫画盈利,动画却能出续作?这就是因为参与动画制作的获利企业,也在是在制作委员会之中,也就是说,虽然说是“动画制作委员会”,其实它是整个产生利益的链条,包括动画、漫画、游戏、周边,全部算在整个制作委员会之中,而不单单是动画,动画,只是整个链条中,最核心的一头,因为,动画由电视台播出,这种靠电视台播出的作品,宣传效益,是做到了最大化的。
也就说,没有动画的宣传,原作就无法提升销量,反之,动画播出,带动大家去购买原作漫画、小说,这样,漫画、小说市场也火了,循序渐进,良性循环,这,才是日本动漫产业发达的根本原因。
“十部动画,九部做烂,一部成功,就稳赚”
由于制作委员会制度的存在,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,由于多家公司参与一个动画项目,亏,大家亏得少,赚,大家赚得多,那么就可能出现,一家公司,会去同时投资多个动画项目,只要一个项目火了,那就稳赚,即便所有项目都死了,也不会亏得太惨,那又会产生下一个情况就是:越来越多的动画项目被投资,有前作基础的作品被“续命”,最后导致了如今日本动画的现状,“作品太多,质量层次不齐”。
过于资本化的运营,就导致了现在烂作越来越多的情况,因为投资公司根本不怕做烂,做烂也不会亏得很惨,运气好红了,就盆满钵满,那为什么不投资更多的项目呢?所以最后才有了标题说的“明明做得很一般,却能不断出续作”,朋友,这背后,都是赚的钱啊。
那么这种运营方式下,大家都在盈,为什么又会有人喊,“日本动画药丸”呢?因为这种模式下,如果动画制作公司不参与投资,那么,一部作品做烂了,最大的输家,就是制作公司,因为唯有动画制作公司,不能享受这种模式带来了好处,却要承担制作的压力,承受口碑的骂名,有机会我会把制作公司遇到的问题,也详细的一谈。